“夜晚给人们以联想,让人心绪不宁,它使我们释放出一些在白天被理智所驾驭的力量……我喜欢这些能让光线自由表达的夜晚奇异景象。”
——布拉赛
夜景拍摄
——第三只眼睛看夜晚
主讲:张伟平
夜景摄影:
指夜间对户外光或自然光下景色的摄影,主要光源是各种人造灯具、火光、月光,部分天空光以及其它发光体
夜间摄影的主要特点:
1.光源繁多,作用双重
2.主体突出,主题鲜明
3.夸张景物,增加气氛
4. 色调鲜明,对比强烈
5. 拍摄对象,静物为主
1.光源繁多,作用双重
夜间的自然光包括月光、星光、雷电闪光、极光、萤火虫的光等;人工光除了用于摄影照明的白炽灯光和电子闪光以外,更有白天所没有的马路灯光、室内灯光、煤油灯光、节日礼花灯、花炮光、火光、烛光、手电光等等。夜间可拍摄出白天所没有的美妙图景。
2.主体突出,主题鲜明
黑暗之中的物体形状看不见也拍不出,当主要拍摄对象接受一定照明度时,周围和背景的杂物均隐没在黑暗中,有利于突出表现主体、净化背景,使画面具有简练的美感和深沉的或静谧的意蕴。
3.夸张景物,增加气氛
夜间照度低,空间背景没光亮,便于慢速曝光、高速闪光、多次闪光、多次曝光、连续闪光、添加修饰光等曝光和用光技巧的发挥,形成特殊效果或强烈气氛。
4. 黑白分明 ,对比强烈
夜间摄影易于取得以黑为主的低调、逆照射主体的轮廓光、黑白分明的高反差等造型效果。夜间摄影,由于受光线的限制,不可能拍摄线条细致、层次丰富的景物。如拍摄一个人的面部表情,或拍摄建筑物的细部装饰花纹等,都是比较困难的。对于几排灯光,几根线条的组合,建筑物的轮廓的区分,人物外形的刻划、黑白的处理、明暗的对比等等,则是适合和相宜的。
5. 拍摄对象,静物为主
拍摄夜景,被摄对象以静止的景物为主,一般不宜拍摄动作迅速的物体。因为夜间光线委弱,各种景物的照度很低,拍摄时需要较长的感光时间。另外,夜景光线反差很强,亮的地方与暗的地方相差十分悬殊,如果采取快速曝光,不公会使底片曝光不足,而且使画面层次减少,照片缺乏魅力。
当然,以上各项的有利因素的掌握利用,以至各种效果的产生,离不开摄影技术、技巧基本功和构思、构图等艺术表现。
夜景拍摄所需的器材
1.相机
有B门或T门、夜景拍摄模式的自动机,必要时最好有重拍装置的相机
2.三角架
假如三脚架不够结实,在支架中心下坠一些重的东西(石头或沙袋),在三脚架的支脚处压些石头或用帐蓬钉固定支脚。
3.快门线、闪光灯、遮光罩、手电筒
4.测光表、计时器(电子表)、磁性指南针
夜间摄影的曝光方法
正确曝光是取得良好摄影效果的基本条件之一。
但是在夜景拍摄中要做到正确曝光并不容易。夜间摄影一般需要的时间较长,不在相机的测光系统测光范围之内。这就需要测光表,而我们最常用的是诂计曝光,以及运用一些特殊的曝光方法。
夜间摄影用光参考表及常用的曝光方法:
(一)夜间摄影用光参考表
(二)常用的曝光方法
(一)夜景摄影光参考表
拍摄对象 有关情况 曝光时间 应用光圈
晴空月亮 加用长距镜头 1/30秒 11
天空闪电 闪电线条较明确 B门 4-5.6
节日礼花 表现完整的花形 B门 8-11
地面花炮 距离5米左右 1秒 5.6-8
节日天安门 距离400米 1秒 5.6
灯光工地 距离500米 1-2分 5.6
灯光水面 距离500米 1-2分 5.6
城市夜影 居高监下拍大场面 2-4分 8
繁华街头 距离10米 1-3秒 5.6
灯光球场 距离5-10米 1/30秒 4
(二)曝光方法
1.慢速度曝光
A.所谓慢曝光是指曝光时间长于1 秒的曝光,通常使用B或T门相结合,手表计时。除了对照度低的静止夜景场面以外,亦可用以表现夜间移动的发光体,例如,来往的车灯,缓慢移动的满天星斗等,使之成为长而有变化的光亮线条,有美化画面、增加气氛、光画造型等作用。
B.慢速度曝光+闪光灯补光,可以拍摄夜景人物照片。
2.多次曝光
夜间空旷的背景一般是暗的,所以进行多次曝光较白天容易掌握,每次曝光量都按单次应有曝光计算即可。但若拍摄同一个目的物而又结合其它陪衬物,多次曝光的总量只可相当于一次正常曝光的所需量,否则所摄目的物会曝光过度。因此一次曝光的所需量假定为F8、1秒,如果要作4 次曝光,那么每次的曝光量应是F8、1秒的1/4。
拍摄夜景时,为了表现夜间天空背景下地面景物的外轮廓,常采取两次曝光。第一次经常是在日落后、地面灯光将亮之前,进行一次曝光,把所摄景物的轮廓拍下来;第二次在灯光亮后,对光亮部分曝光。但要注意的是:必需在原固定相机的地方完成两次曝光。
多次曝光在拍摄时,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(1)在掌握曝光时,可以把光线强弱等景物分开,使最暗的景物先曝光、多曝光,最亮的则后曝光、少曝光,这样能弥补曝光不均匀的现象。
(2)遇到某些景物,在感光时不能采用先曝光或多曝光时,则可用人功补助光的办法,对较暗的景物进行光的补助,使反差有所减弱。
(3)有些景物由于光线过强或过弱,不能在拍摄避免,先拍了以后,在放大时仍可采用遮挡办法进行纠正。
3.多次闪光
多次闪光拍摄主要拍摄大型的场面,建筑物,采取多侧面,多部分的闪光,可以取得较好的照明效果,以及取得富有特色的造型。
夜景的拍摄方法
灯光(或月光)
往往是夜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它同时又是夜景摄影的主要光源,没有灯或灯光稀少,物体就不能表现出来,或表现不清楚。有了足够的灯光,不仅可以使物理呈现层次,也可以使画面更加明亮和清晰。流动的灯光(汽车灯、轮船灯及其它可以移动的灯光),可以在底片上呈现一条条光线(即光柱),可使内容增加气氛,画面得到更好的效果。
雨天、雾天
(或空气潮湿的天气)
雨天、雾天的灯光可以在照片拍出美丽的光环,天空的色调由于空中水气受灯光的影响,有时也会反射出其他的颜色而出现在画面上,如用彩色片拍摄,效果更加明显。因为雨天的柏油路或光滑的地面,可显出物体和灯光的倒影,拍出来的效果比较生动。
水
水对于夜景有时也有一定的作用。海边、河流、池塘旁的建筑。由于水的反光倒影作用,它可以使岸上或周围的灯光增加亮度,衬出景物轮廓,波光灯影,能给画面添不少生气。
色温3200K的意思是指实验室黑体在高温3200°K时发出的光色。色温3200K时光色比较接近红色,例如铁烧到千度以上时烧红发光,而红铁继续加温,光芒会愈来愈亮,愈来愈接近白色,如果能控制铁不融化散开的话,将发现光芒愈来愈接近蓝色。
趋近红光,色温低,波长长,单位直线传送距离远,易被吸收,所以红光常拿来做警示用灯光。趋近蓝光,色温高,波长短,单位直线传送距离近,易被反射,天空是蓝色的,海水是蓝色的,都是因为蓝色被反射出来,而红色被吸收走了,所以我们看不到。
傍晚:3000K左右;中午:5500K;闪光灯:5600K;蔚蓝的天空:20000K;100瓦普通灯泡:2600K。
通常所用的日光型彩色负片所能适应的色温为5400K-5600K;灯光型A型、B型所能适应的色温分别为3400K和3200K。所以,我们要根据拍摄对象、环境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胶卷,否则就会出现偏色现象(除非用滤色镜校正色温)。
色温滤镜分为色温转换滤镜和色温补偿滤镜。
月景
拍摄月夜景色,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:
(1)用长时间曝光,单独拍摄在月光照射下的景物;用短时间的曝光,单独拍摄月亮,然后把两张底片迭合在一起放大。
(2)在一张底片上进行曝光时,用手在镜头上把月亮遮住(最好在拍摄前先试一下,以防止连景物也挡掉),待曝光至最后几秒种时,再将手移开,让月亮在底片上曝光。
月亮从圆到缺的每一刻你都可以很容易地拍到照片。
星迹
假如你想拍到星星绕着北极或南极运行的整个轨迹,指南针会便于你在天黑之前设计好你的照片。
洁净的空气是首要的条件。找一块远离尘土、雾和城市灯光造成各种污染的地方,寻找一处真正没有飞机经过的天空。
用人造光照亮前景,然后打开快门曝光10小时,这意味着天空不是漆黑一片,而是在照片空白处布满星星的轨迹。这么长时间的曝光只能在新月的时候尝试,以避免曝光过度,同时使天空和星星的轨迹保持很好的反差。光圈设定在f/5.6-f/2.8之间效果最好,前景的照明则根据选择的光圈来计算。
节日礼花
礼花+地面景物+人物的活动
通常采取三种方法:
A.预先了解放礼花的时间、地点,提前选定位置,在放礼花时,连同地面景物或人物一起摄进画面。
B.先拍烟花,再拍人物活动情景。(在同一张底片上)
C.用一张底片拍烟花,别一张底片拍人物活动的情景然后两张底片叠加冲晒。
联欢晚会
A.闪光灯的用法和技巧
B.怎样避免红眼的出现
C.用景深表诂计调焦
工地夜景
工地,指在野外施工的水库、电站、矿山、桥梁、工厂、楼房等,拍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:
(1)根据工程特点,确定拍摄角度,应该事先在白天了解有关的情况及夜晚活动的规律;
(2)选择恰当拍摄时机,拍摄这类题材最好在工程达到高潮的阶段,大规模的紧张工程面貌基本看得出的时候;
(3)注意用周围的自然条件–山、水、树木、桥梁、建筑物等;
(4)天空感光不宜过多;
(5)在表现场面时,角度宜高不宜低;
(6)可采用一次或多次曝光
城市街道夜景
拍摄街市街道可在节日或平时夜间摄影,一般在节日进行较好。因为节日期间,各街道、商店和市容、橱窗进行的整理和布置。较大的建筑物也都增添了彩灯、霓虹灯和标语,拆除现的画面会显得更加繁荣和美观。
选择角度要适当,过高和过低的角度,都易使路旁楼房变形。照相机的安放点应选择不易被冲撞和不妨碍交通的地方,选择地段应是灯光集中、车辆集中、楼房集中和具有某些特点的地方比较好。
拍摄夜景加人像
在晚上,拍摄夜景人像也是很有意思的,是生活摄影的别有一格,拍摄方法也比较简单,容易掌握,可分一次拍摄或两次曝光。
(1)一次拍摄
由于在夜间拍摄,人像的光源往往很弱,所以必须用辅助光作为人像拍摄的光源(如闪光灯等)。拍摄时光圈不要大,可用F/5.6或F/8光圈,因为光圈大,夜景的后景容易模糊。
(2)两次曝光
如果我们当拍摄夜景的画面背景灯光很弱时,可分两次曝光。第一次先将夜景曝光,然后第二次拍人像时再加闪光灯曝光,这样拍摄夜景人像较为理想。
假夜景
(黑白摄影时)在阳光下加红色滤镜逆光拍摄景物(曝光按不加红色滤光镜时计算),利用红色滤光镜压暗蓝天影调,使之在照片上表现为深灰或浓黑,出现如夜晚的情况。由此可知,拍摄假夜景,应选择在晴天,逆光拍摄。
(彩色摄影时,可用深蓝滤镜)
夜景摄影的注意事项
(1)防止照相机移动
(2)防止光线直射镜头
(3)光圈和焦距的使用
(1)防止照相机移动
在进行长时间曝光时,相机一定不能有丝毫移动,要拧紧在三脚架上或放在平稳牢固的地方。拨光圈、按快门等一系列操作,都要小心。因为一张底片经过两次以上的曝光,略有微动,景物也会出现模糊和重迭现象,一幅照片即产生了极微小和重迭现象,放大时就会明显地暴露出来,而导致失败。在进行一次曝光时,也不要忽略这一问题,因为这是夜景摄影常常容易发生的问题。
(2)防止光线直射镜头
快门开启后,强烈的光线直射镜头,容易产生光晕,造成整个底片的失败,因此在取景时要仔细观察,有无强烈光亮直接镜头(远处光亮无防)。在拍摄过程中,也要提防有突如其来的强光出现(如突然照射过来的汽车灯、行人的手电筒)。倘若快门已打开,可临时用镜头盖或帽子遮挡一下。
( 夜间用测光表时,应避开强光,否则将会得出错误的测光读数。
夜间作多次曝光,每曝光一次必须把镜头挡住,以免其它光线进入镜头。)
(3)光圈和焦距的使用
拍摄夜景,光圈的运用很重要。光圈大小,影响曝光时间的长短,也影响景物的清晰程度。有些夜景无法用照相机精确地测定距离,只好用较小光圈增大景深范围的办法来弥补。在一般光线下拍摄夜景,光圈可缩小到F/5.6~F/8。如遇到光线亮一些,如果景物在长时间内不会有任何变动,光线也不减弱,可采用小一些光圈,把曝光时间延长,如果采用多次曝光,也可根据光亮的强弱,用光圈来调节。
测定距离问题也不可忽略,一般拍大场面,把距离放在无限远即可,但如拍中景、近景,就要把距离对清楚。通常使用办法是有一人站在被拍摄的物体旁,把手电筒打亮测定,或选择靠近的灯光,较明亮的东西进行测定。
倒易律
一个固定的曝光值可以由数个不同的光圈和速度组合产生,也就是说,照度与受光时间的量值是可以互易的,即当照度和受光时间反比互易时,只要曝光量相同,底片的密度就会不变。(如:F1/5.6、1/30S与F1/8、1/15S曝光量相同。)
倒易律失效:在每种胶卷的特性曲线(抛物线)范围内可记录下来的色彩。在感光开始时,曲线就开始,当曲线到达顶部时,色彩最饱和,也到达这种胶卷色彩宽容度的尽头,但当曲线再向前走时饱和度开始下跌,色彩开始不准确,色彩平衡失调,一般中、高速片和彩色反转片,当快门速度大于1/10000秒,或低于1秒时,会出现倒易律失效。
夜景摄影中,由于夜景中暗背景亮主体的相互映衬,具有类似于高反差的特点,使得一些特殊的滤光镜有的用武 之地。
一、星光镜
二、柔光镜
三、超速镜
四、彩虹镜
五、多棱镜
六、偏光镜
七、渐变镜
一、星光镜
像高坚系列中的055,056,058,059等各种 滤镜,都可以形成不同的星光效果。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滤光镜也可以应用在夜景摄影中,比如像高坚的REF059柔光十字镜等。
二、柔光镜
柔光镜原来适合拍摄一些背景与主体有一定反差的景物,所以在拍摄夜景的时候也有一定的作用,加了柔光镜以后,可以使得夜景中明暗交界处或者亮主体有向夜空中弥散的效果,比较奇特。
三、超速镜
像高坚系列中的217号超速镜具有成像时一半清晰,一半形象朦胧被拉长的升腾感,仿佛是在快速运动中的物体。如果将“超速”的部分置于景物的下方,就会有种上部清晰,下半部分建筑等在夜空中向上升腾的效果。
四、彩虹镜
一般彩虹镜适合用来拍摄画面中有强烈点光源的内容,具体的效果为中间是个亮度极高的光点,周围有一条条彩虹似的光线。但使用时要根据画面的实际情况,不宜滥用,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。
五、多棱镜
多棱镜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将一个原来简的对象通过折光,使得画面中呈现出几个相同的对象,像从万花筒中看景物一样。但是该滤光镜也有其不足之处,就是成像质量比较差,画面容易乱。
六、偏光镜
偏光镜原来是消除偏振光,从而提高画面中的色彩饱和度消除非建筑物的反光等,在夜景 拍摄中,可以明显将现场光压暗,以使摄影者能够选择更 加低的快门速度,通过延长快门速度的时间,从而增加曝 光时间,以使胶片对运动中的车灯有足够的感光时间,形 成一种条条光带的效果,同时还可以消除一些玻璃上不良的反光。
七、渐变镜
渐变镜一半有颜色,一半无色,利用渐 变镜主要是为了调节景物上下部分的反差。在拍摄夜景 时,如果时间比较早,嫌天空部分的亮度太高,可以借助 中性灰的渐变镜来将天空压暗,在天空将暗的时候,使用 其他色泽的渐变镜可以改变天空的颜色等等。
总之,在夜景中根据自己的需要,可以使用的滤光镜有不少,只要开拓思路,随机应变用好滤光镜,就一定能够为夜景摄影增辉。
白平衡
在白炽灯下拍出的图像色彩会明显偏红。之所以在人眼中灯光和日光下的色彩都正常,就是因为大脑会对其进行修正。大多数专业玩家都希望,用DC拍摄出的图像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色彩尽可能一样。不过,由于CCD等传感器本身没有这种功能,因此就必须对它输出的信号进行一番修正,这种修正就叫做白平衡。
如果对预设的白平衡模式不满意,还可以使用手动白平衡调节方式。而在这之前需找一个白色参照物,如白纸之类的东西(其实应该用18%的灰色调整,但这样的东西不太好找),你只要用相机镜头对着它就可以进行白平衡的调整了。
本节重点
1、夜间摄影的主要特点
2、夜景拍摄所需的器材
3、夜景摄影用光参考表及常用的曝光方法
4、夜景摄影的注意事项
5、对色温、白平衡、倒易律的理解及实践操 作中充分运用
1、倒易律(P61)
因为光圈、快门速度共同控制曝光量的关系,充分利用此关系来测光。
若还不能测光,则利用ISO高低来进行测光,但记得拍时调回ISO100。
2、重拍(两次或多次曝光[pu guang])
3、变焦(远到近、近到远两种情况都试试)
4、景象、场景(图书馆、中心广场、艺术楼、校门口、湖面、路灯、车灯[光由点成线]等)

扫一扫手机浏览